一、服務介紹
卓越績效模式(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)是以各國質量獎評價準則為代表的一類經營管理模式的總稱,產生于20世紀下半葉,進入21世紀后日益受到各個國家和企業的重視。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,實施卓越績效模式已成為各國提升企業競爭力,以及企業自身實現持續改進、保持并不斷增強競爭優勢的有效途徑之一。
該模式源自美國波多里奇國家質量獎(Malcolm Baldrige National Quality Award,簡稱MBNQA)評審標準,以顧客為導向,追求卓越績效管理理念。包括領導、戰略、顧客和市場、測量分析改進、人力資源、過程管理、經營結果等七個方面。該評獎標準后來逐步風行世界發達國家與地區,成為一種卓越的管理模式,即卓越績效模式。它不是目標,而是提供一種評價方法。
美國國家質量獎的設立,相當程度地促進了美國20世紀90年代后的發展,使之重新回到世界經濟霸主的位置。其評價標準每年都要進行修改,力圖體現被證明有效的那些先進的管理實踐,幫助使用者應對所面臨的日益復雜的挑戰。
目前全世界80多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質量獎,以美國波多里奇國家質量獎為代表的卓越績效準則目前幾乎已成為“經營管理事實上的國際標準”,作為一種可重復使用的績效管理和持續改進的系統方法指南,得到愈來愈廣泛的關注和應用。世界著名質量大師朱蘭博士認為,卓越績效模式的本質是對全面質量管理(TQM)的標準化、規范化和具體化。
二、解決問題
(1)《卓越績效評價準則》一方面是為企業的經營質量提供了評價標準。用以構建組織的TQM,引導管理創新,開展自我評價,測評組織經營管理的成熟度,發現優勢和弱勢。
卓越績效(質量獎)模式=TQM實施細則,近一個世紀的實踐表明,最有效的質量管理是系統化的質量管理,TQM是企業管理的一種最有效的“approach”。
(2)另一方面也為我國企業如何走出迷惘,走向卓越指明了前進的方向,為企業不斷追求卓越績效、基業長青提供了動力與方法論。可以毫不夸張地說:“在未來一段時間中,該準則將成為中國企業在經濟競爭中的指明燈”。
三、方法工具
由于產品和服務的特點不同,通常使用不同的過程改進方法。這些方法可包括:
●組織內分享成功的戰略(最佳實踐分享)
●過程分析與研究(過程圖、最優化經驗、錯誤防范))
●技術與經營研究和發展
●標桿
●使用可選擇的技術
●使用來自顧客和組織內外部的過程信息
●使用財務數據來評價選擇、確定優先權
●6西格瑪管理方法
●BPR(業務流程再造)
●ISO9000質量體系標準
●ERP(企業資源計劃)
●精益生產系統
●其他過程改進工具。
四、主要工作
(1)按照《卓越績效評價準則》及《卓越績效評價準則實施指南》的要求,為組織導入并構建卓越績效管理模式,提高管理質量、創造管理價值 , 實現卓越經營績效;
(2)全國質量管理獎或其它質量獎項申報工作。
五、預期效果
(1)為企業追求卓越提供一個經營模式的總體框架;
(2)為企業診斷當前管理水平提供一個系統的檢查表;
(3)為國家和地方質量獎的評審提供是否達到卓越的評價依據;
(4)樹立卓越績效典范,學習先進的質量管理經驗和方法,通過自我評價,不斷改進,提高競爭能力。
六、服務流程